2022-05-24 | 文章來源:
在前兩個考點的分析中,我們分析了特崗考試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然后分析了常見考點,希望能夠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知覺的這個考點還是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中常見的考點,知覺的幾個特征是很多學生在日常復習中分辨不清的內容。這里,分析了感知的基本特征。
感知有四個特征: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恒定性。
第一,感知的選擇性
是指人們在感知過程中,將感知對象與背景區(qū)分開來,并優(yōu)先清晰地反映出來的特性。其中,感知清晰的物體稱為物體,感知不清晰的稱為背景。問題呈現時,背景知識和感知的對象需要呈現在題干中,我們才能從背景中清晰地找出對象,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對象與背景區(qū)分開來。舉個例子,比如在常青樹中有一點紅色的情況下,綠色是感知的背景,紅色是我們要從背景中感知的對象,也就是從常青樹中選擇紅色的對象,也就是感知的選擇性。
例1。
籃球運動員姚明站在人群中,我們一眼就能認出他,這體現了對()的感知。
A.選擇性b .完整性c .理解d .恒常性
看這個題目,我們強調的是當姚明站在人群中的時候,我們能很快認出他。我們知道姚明比普通人高,他在人群中與眾不同。我們可以把他和其他人區(qū)分開來。姚明是我們感知的對象,其他人是背景,可見感知的選擇性。所以選a。
第二,感知的整體性
意思是感知的對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感知時,并不是把感知對象感知為一個個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感知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簡單的理解就是,我們在感知一個事物時,不能單獨看它的各個部分,而要放在一起看,即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比如一個人換了發(fā)型,我就留著他。題目中的發(fā)型是這個人的組成部分。不能脫離發(fā)型看人體,也不能脫離人體看發(fā)型。兩者是一個結合的整體,體現了感知的整體性。
例2。
一個人正在畫另一個人的素描。僅僅畫了幾筆,我們就知道他畫的是誰,這反映了感知()。
A.選擇性b .完整性c .理解d .恒常性
這個問題我們強調的是,只要畫一部分人像就可以知道是誰了。肖像的一部分是肖像的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們感知到這幅畫像的時候,我們也會把這部分和整個畫像一起看,才知道這是誰。我們強調整體和部分是不能分開看的,也就是反映了知覺的整體性。所以選b。
第三,對感知的理解
是指人們在感知某個事物時,總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并用文字來標記它。簡單的理解就是用原有的經驗去認識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比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也就是說外行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只有專業(yè)的內行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屬性。知情者利用原有的經驗看到事物的本質屬性,即體現了感性的領悟。
例3。
普通人看到的只是一幅畫的格局和內容,而畫家從畫中可以看到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內心想法,體現的是感知()。
A.選擇性b .完整性c .理解d .恒常性
我們解讀這個問題的關鍵意義在于,普通人,也就是外行人,只看到畫面上的圖案,也就是看到畫面的外部,而畫家,也就是繪畫界的專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能夠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想法,從而看到畫面的本質,這是他們自己的原始體驗所認可的,從而體現了感知的理解。所以選c。
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練習中,許多學生傾向于混淆整體性和可理解性。在這里,我建議大家記住兩個關鍵點:整體和局部是分不開的,也就是整體,原始體驗就是可理解性。
四。感知恒常性:
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當感知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類感知的形象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簡單,就是當我們感知到某樣東西發(fā)生了變化,但它并沒有改變,我們知道它沒有改變。比如我們看到遠處的山很小,其實山本身并沒有變化。當我們看到它時,我們也知道它很大,這表明了知覺的恒常性。
例4。
一個長方形的門,我們從正面看是長方形,從側面看是菱形,但是從側面看還是知道它是長方形,體現了()的感知。
A.選擇性b .完整性c .理解d .恒常性
我們在看題干的時候,強調的是無論從正面還是側面看,雖然我們看到的門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我們心里還是知道,門的形狀并沒有變,但它仍然是長方形的,也就是在我們感知的時候發(fā)生了變化,它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也知道還是和以前一樣,體現了感知的恒常性。所以選d。
這就是感知的四個特征的區(qū)別。希望每一個同學在復習的時候,都能深刻的理解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分析清楚,回答正確,通過考試。
智朗教育淺析
掃描二維碼 middot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智朗教師考試
回復 教育理論 可以查看兩個學習的每一章老師的習題。
回復 視頻演示 查看各個學科的視頻演示!
注:本文為訪客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 智朗教師網 未經本網站授權,不得轉載或摘抄。本網站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朗教師網”。任何違反上述聲明的人將被本網站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