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來源:
1.學習的本質和類型
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的。它是一個在短時間內接受前人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充實自己的過程。
學習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掌握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第二,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三是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是通過發(fā)現學習的方式,將一門學科的基本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通常被稱為認知結構理論或認知發(fā)現理論。
(1)學習觀
①學習的本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理念
①教學的目的是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②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動機【學生有三種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心驅動(即求知欲)、能力驅動(即渴望成功)和互惠驅動】;結構原理;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3.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1)學習分類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根據學習的方式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將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2)有意義學習的本質和條件
奧蘇貝爾認為,意義就是在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經存在的恰當概念之間建立一種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
學習意義的生成不僅受學習材料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