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 文章來源:
這個考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通常是以記憶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這個知識點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實現(xiàn)了模式-代表-觀點-地位的一一匹配,可以相互對照選擇。
1.目標評估模式
(1)代表:泰勒;
(2)代表性稱謂:課程評價之父
(3)代表觀點:關注預期目標,只關注預期目標。
(4)基本觀點:①確定課程目標;②根據(jù)目標選擇課程內(nèi)容;③根據(jù)目標組織課程內(nèi)容;④根據(jù)目標評價課程。
(5)代表地位:通稱 傳統(tǒng)評價模式 ,在課程和現(xiàn)實領域占主導地位 通用模式 。
2.目的分離評價模型。
(1)代表:刮板。
(2)基本觀點:(1)評價的重點是從 課程計劃的預期結果 轉(zhuǎn)到 課程計劃的實際結果 ;②除了預期的結果,還要注意意外的結果;③應更多地考慮課程計劃滿足實際需要的程度。
(3)代表地位:不是一個完善的課程評價模式。
3.背景、投入、過程和成果評價模型(CIPP)
(1)代表:Stufflebeam。
(2)建模步驟:①背景評估;②輸入評價;③過程評價;④成果評價。
(3)代表地位:是綜合評價模型。
4.CSE評估模型
(1)代表:Steek
(2)建模步驟:首先需要評估;第二,計劃;第三,形成性評價;第四,總結評價。
(3)代表地位:CSE的終結性評價是對教育質(zhì)量的全面考察和判斷。